本書(shū)由治法概論和臨床治法運用兩部分組成。治法概論部分著(zhù)重介紹內科疾病的中醫辨證、常用內治法及外治法等內容。臨床治法運用部分分為常見(jiàn)癥狀的診療,傳染病與寄生蟲(chóng)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huán)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jīng)與精神系統疾病,結締組織及其他疾病等十個(gè)章節。本書(shū)體裁新穎,內容詳實(shí),全書(shū)內容的編排以西醫病名為主線(xiàn),旨在便于中醫、西醫的醫務(wù)工作者查閱并指導臨床。本書(shū)可供廣大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醫務(wù)人員、醫學(xué)生參考。
治法概論 (1)
第一章 中醫內科學(xué)的發(fā)展概況 (1)
第二章 內科疾病的辨證 (3)
第一節 八綱辨證 (3)
第二節 臟腑辨證 (5)
第三節 六經(jīng)辨證 (13)
第四節 衛氣營(yíng)血辨證 (16)
第五節 三焦辨證 (18)
第六節 氣血津液辨證 (19)
第三章 內科疾病常用內治法 (23)
第一節 解表法 (23)
第二節 清熱法 (23)
第三節 攻下法 (24)
第四節 和解法 (24)
第五節 溫里法 (25)
第六節 補益法 (25)
第七節 消導法 (26)
第八節 理氣法 (26)
第九節 理血法 (26)
第十節 固澀法 (27)
第十一節 開(kāi)竅法 (27)
第十二節 鎮痙法 (28)
第四章 內科疾病常用外治法 (29)
第一節 針刺法 (29)
第二節 磁療法 (30)
第三節 推拿法 (31)
第四節 敷貼法 (31)
第五節 刮痧法 (32)
第六節 藥枕法 (32)
第七節 穴位注射法 (33)
第八節 拔罐法 (34)
第九節 灸法 (34)
第十節 穴位埋線(xiàn)法 (36)
第十一節 耳針療法 (37)
第十二節 熱熨法 (38)
第十三節 熏洗法 (38)
臨床治法運用 (40)
第一章 常見(jiàn)癥狀的診療 (40)
第一節 發(fā)熱 (40)
第二節 咳嗽 (44)
第三節 肺痿 (48)
第四節 哮證 (50)
第五節 喘證 (54)
第六節 嘔吐 (58)
第七節 胃痛 (61)
第八節 泄瀉 (65)
第九節 腹痛 (69)
第十節 自汗、盜汗 (73)
第十一節 心悸 (76)
第十二節 胸痹 (80)
第十三節 不寐 (84)
第十四節 厥證 (87)
第十五節 脅痛 (91)
第十六節 頭痛 (94)
第十七節 眩暈 (98)
第十八節 痙證 (102)
第十九節 癭病 (104)
第二十節 鼓脹 (107)
第二十一節 黃疸 (110)
第二十二節 水腫 (114)
第二十三節 癃閉 (117)
第二十四節 腰痛 (121)
第二十五節 痿證 (124)
第二章 傳染病與寄生蟲(chóng)病 (129)
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 (129)
第二節 上呼吸道感染 (133)
第三節 流行性腮腺炎 (137)
第四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40)
第五節 白喉 (144)
第六節 百日咳 (149)
第七節 細菌性痢疾 (154)
第八節 脊髓灰質(zhì)炎 (160)
第九節 病毒性肝炎 (165)
第十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169)
第十一節 瘧疾 (173)
第十二節 肺結核 (179)
第十三節 蛔蟲(chóng)病 (185)
第十四節 鉤蟲(chóng)病 (192)
第十五節 傷寒與副傷寒 (198)
第三章 呼吸系統疾病 (202)
第一節 急性扁桃體炎 (202)
第二節 慢性支氣管炎 (207)
第三節 急性支氣管炎 (215)
第四節 支氣管哮喘 (220)
第五節 支氣管擴張 (232)
第六節 肺炎 (237)
第七節 肺膿腫 (241)
第八節 肺癌 (245)
第九節 胸膜炎 (251)
第十節 肺氣腫 (254)
第十一節 肺源性心臟病 (260)
第四章 循環(huán)系統疾病 (266)
第一節 風(fēng)濕性心臟病 (266)
第二節 病毒性心肌炎 (269)
第三節 冠心病 (272)
第四節 高血壓病 (276)
第五節 心律失常 (282)
第六節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286)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 (290)
第一節 食管炎 (290)
第二節 慢性胃炎 (294)
第三節 消化性潰瘍 (299)
第四節 上消化道出血 (305)
第五節 胃下垂 (311)
第六節 胃癌 (317)
第七節 肝硬化 (321)
第八節 膽囊炎與膽石癥 (327)
第九節 潰瘍性結腸炎 (334)
第十節 大腸癌 (341)
第十一節 原發(fā)性肝癌 (346)
第十二節 胰腺炎 (351)
第十三節 習慣性便秘 (354)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362)
第一節 慢性腎炎 (362)
第二節 腎盂腎炎 (370)
第三節 尿毒癥 (373)
第四節 泌尿系結石癥 (378)
第五節 前列腺炎 (382)
第六節 男性不育 (394)
第七節 陽(yáng)痿 (405)
第八節 早泄 (415)
第九節 遺精 (423)
第十節 遺尿 (432)
第七章 血液系統疾病 (438)
第一節 貧血 (438)
第二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 (443)
第三節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448)
第四節 白細胞減少癥 (452)
第八章 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疾病 (458)
第一節 糖尿病 (458)
第二節 高脂血癥 (463)
第三節 甲狀腺機能亢進(jìn)癥 (467)
第四節 甲狀腺機能減退癥 (473)
第五節 肥胖病 (477)
第六節 痛風(fēng) (483)
第九章 神經(jīng)與精神系統疾病 (488)
第一節 腦溢血 (488)
第二節 腦血栓形成 (492)
第三節 偏頭痛 (496)
第四節 三叉神經(jīng)痛 (501)
第五節 面神經(jīng)炎 (507)
第六節 內耳性眩暈癥 (512)
第七節 肋間神經(jīng)痛 (517)
第八節 坐骨神經(jīng)痛 (519)
第九節 重癥肌無(wú)力 (522)
第十節 癲癇 (525)
第十一節 精神分裂癥 (530)
第十二節 神經(jīng)衰弱 (533)
第十三節 癔病 (537)
第十章 結締組織及其他疾病 (542)
第一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542)
第二節 中暑 (546)
第三節 白塞氏病 (549)
第四節 類(lèi)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炎 (552)
第五節 肩關(guān)節周?chē)?nbsp;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