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BOOKS
《黃內內經(jīng)》約成書(shū)于漢代,是中醫經(jīng)典之作,標志著(zhù)中醫理論體系的真正形成,千余年來(lái),一直有效地指導醫者治病養生。然隨著(zhù)年代久遠,傳承差訛,時(shí)至今日其經(jīng)旨法要已顯斑駁隱晦。加之古今不同,東西有別,今人讀《內經(jīng)》往往覺(jué)其文字古奧,篇章零散,理法不一,真偽雜糅,故讀之終篇而不得其解。因之,作《內經(jīng)圓解》以彰醫經(jīng)之煌義,以續醫道之法脈。
本書(shū)以易道理論為框架,以圓氣運動(dòng)為主線(xiàn),以《內經(jīng)》經(jīng)文為材料,依照總分結合、易難相承、平病診治、理法方藥等順序,依次編排。并力求做到抽象概念形象表達,呈現出圖文并茂之效果,以期為習《內經(jīng)》者勾勒出一部簡(jiǎn)明扼要之中醫經(jīng)典,并能用諸臨床實(shí)踐中“拔刺雪污,效如桴鼓”。若讀者學(xué)有所得,醫術(shù)日進(jìn),使中醫古典精神不滅,則岐黃之醫道將重光矣。
第一章 易道解/ 1
第一節 易道 / 2
第二節 無(wú)極 / 9
第三節 太極 / 11
第四節 陰陽(yáng) / 15
第五節 三才 / 19
第六節 四象 / 23
第七節 五行 / 28
第八節 六氣 / 31
第九節 七星 / 34
第十節 八卦 / 42
第十一節 九宮 / 48
第十二節 河洛 / 53
第十三節 干支 / 60
第十四節 六十四卦 / 65
第十五節 守中運圓 / 72
第二章 天地解/ 77
第一節 天地總說(shuō) / 78
第二節 天——時(shí)間 / 82
第三節 地——空間 / 93
第四節 天地生人 / 99
第五節 天人合一 / 108
第三章 人體解(藏府經(jīng)絡(luò ))/ 113
第一節 藏象學(xué)說(shuō) / 114
第二節 藏府學(xué)說(shuō) / 119
第三節 經(jīng)絡(luò ) / 155
第四章 人體解(形體官竅)/ 159
第一節 形體 / 160
第二節 官竅 / 164
第三節 小結 / 173
第五章 人體解(氣血津液)/ 175
第一節 氣味所入 / 176
第二節 六氣一體 / 179
第三節 氣血源流 / 181
第四節 營(yíng)衛生會(huì ) / 186
第五節 津液化生 / 194
第六節 糟粕所出 / 196
第七節 三焦總匯 / 197
第六章 人體解(精神魂魄)/ 199
第一節 總述 / 200
第二節 五神 / 202
第三節 五志 / 216
第四節 五色 / 219
第五節 五聲 / 221
第六節 五音 / 222
第七節 五神歸一 / 225
第七章 病理解(病因病機)/ 229
第一節 病因 / 230
第二節 病機 / 242
第三節 病象 / 255
第八章 診斷解(診法辨證)/ 229
第一節 診法 / 260
第二節 辨證 / 292
第九章 治療解(治則治法) / 229
第一節 治病根本 / 298
第二節 扶正祛邪 / 300
第三節 生克補瀉 / 301
第四節 標本緩急 / 303
第五節 正反逆從 / 305
第六節 三因制宜 / 307
第七節 治療八法 / 314
第八節 辨象論治 / 320
第十章 方藥解/ 229
第一節 總述
第二節 四氣 / 325
第三節 五味 / 329
第四節 四向 / 337
第五節 藥象 / 340
第六節 毒性 / 345
第七節 配伍 / 348
第八節 方劑 / 351
第九節 圓氣湯 / 356
第十一章 百病解/ 371
第一節 百病總綱 / 372
第二節 外感六淫 / 375
第三節 內傷雜病 / 381
第四節 辨治總表 / 387
第十二章 養生解/ 289
第一節 人生歷程 / 390
第二節 治未病學(xué) / 393
第三節 養生防病 / 395
Relate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