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BOOKS
編輯推薦
2017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
第一輯甄選《肘后備急方》《醫碥》《傷寒論崇正編》和《葉案括要》4種,填補了嶺南文化研究和古醫籍研究中的空白。
嶺南傷寒四大金剛之一黎庇留代表著(zhù)作,并附《黎庇留醫案》,雙璧閃耀。
以《傷寒論》原文為綱,以諸家之注為目,俾治傷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馬,如暗室之得明燈,事半功倍!
耗費五年,輾轉廣東、北京、浙江……多地,經(jīng)典經(jīng)方讀本完整再現!
中醫從業(yè)者必讀!
名人推薦
本叢書(shū)精心遴選保存完整之善本,具有良好的整理和研究水平,不只對臨床從業(yè)者有著(zhù)非常好的啟迪意義,更是對嶺南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凝聚著(zhù)無(wú)數前賢的過(guò)人智慧和心血汗水,定能為我國中醫藥學(xué)的發(fā)展寫(xiě)上濃重的一筆。
——國醫大師鄧鐵濤
第一部分《醫碥》正文校注
辛序 / 002
趙序 / 004
自序 / 006
凡例 / 007
卷之一雜癥
臟腑說(shuō) / 009
心包絡(luò )三焦說(shuō) / 011
五臟配五行八卦說(shuō) / 012
水火說(shuō) / 012
命門(mén)說(shuō) / 014
五臟生克說(shuō) / 016
五邪說(shuō) / 018
十二經(jīng)配三陽(yáng)三陰說(shuō) / 019
六氣說(shuō) / 020
六氣后論 / 021
運氣說(shuō) / 022
虛實(shí)寒熱說(shuō) / 022
補瀉論 / 023
反治論 / 024
標本說(shuō) / 025
表里論 / 026
陰陽(yáng)論 / 027
夏月伏陰辨 / 028
氣 / 029
氣之病證 / 031
脈 / 032
治法 / 032
血 / 034
吐血 / 035
咳嗽血 / 036
咯唾血 / 036
鼻衄 / 037
齒衄 / 038
舌衄 / 038
耳衄 / 038
肌衄 / 038
九竅出血 / 039
搔癢出血 / 039
便血 / 039
溲血 / 040
蓄血 / 040
脈法 / 041
治法 / 041
發(fā)熱 / 046
氣乖有三 / 046
氣郁有七 / 048
潮熱 / 051
惡寒 / 052
外感惡寒有四 / 052
內傷惡寒有五 / 053
寒熱 / 054
諸中總論 / 056
中風(fēng) / 057
內傷兼外風(fēng)證 / 058
內風(fēng)證 / 062
中寒 / 067
中暑 / 068
中濕 / 069
中氣 / 069
中食 / 070
中惡 / 070
卷之二·雜癥
傷風(fēng)寒 / 072
破傷風(fēng) / 072
傷暑 / 073
傷濕 / 077
傷燥 / 079
春溫 / 080
瘟疫病論 / 081
瘟病備用諸方 / 084
瘟疫雜病論 / 085
瘟病兼證論 / 091
愈后諸證論 / 092
婦人小兒瘟病論 / 093
補遺病論 / 093
瘧 / 094
咳嗽 / 100
喘哮 / 104
短氣少氣 / 107
噯氣 / 107
呃逆 / 107
欠嚏 / 108
傷飲食 / 109
不能食 / 113
勞倦傷 / 113
虛損癆瘵 / 118
火 / 122
郁 / 124
痰飲 / 126
痞滿(mǎn) / 134
積聚 / 135
食積酒積附 / 136
痰積水積附 / 136
血積 / 136
氣聚 / 137
脈法 / 138
治法 / 138
蟲(chóng) / 139
中毒 / 142
卷之三·雜癥
腫脹 / 146
黃疸 / 152
消渴 / 155
痿 / 158
肺痿肺癰 / 161
痹 / 163
治法 / 165
痙 / 166
汗 / 168
治法 / 170
嘔吐 / 171
反胃噎膈 / 173
霍亂 / 175
泄瀉 / 178
腸鳴 / 181
痢 / 182
脈法 / 185
治法 / 185
大便不通 / 188
大小便不通 / 189
小便不通 / 190
淋 / 192
小便數 / 194
遺尿、小便不禁 / 194
小便黃赤 / 195
交腸 / 195
關(guān)格 / 196
頭痛 / 198
眩暈 / 202
治法 / 202
項強痛 / 203
胸痛 / 203
心痛 / 204
腹痛 / 206
腰痛 / 208
背脊強痛 / 210
脅肋痛 / 210
臂痛 / 211
身體痛 / 212
面 / 213
耳 / 214
齒 / 221
卷之四·雜癥
舌 / 224
咽喉 / 226
瘖 / 231
鼻 / 217
口 / 219
唇 / 220
皮毛、須發(fā)、肌肉、筋骨、四肢、二陰 / 232
厥逆 / 237
攣 / 239
抽搐 / 240
顫振 / 241
腳氣 / 241
赤白濁 / 243
遺精 / 244
陰痿 / 247
陰縮陰縱 / 247
疝 / 247
脫肛 / 252
谷道癢痛 / 252
怒 / 252
太息 / 253
喜笑不休 / 253
悲 / 253
驚 / 254
悸 / 254
恐 / 255
健忘 / 255
煩躁 / 256
嘈雜 / 257
不得臥 / 258
多臥 / 258
狂、癲、癇 / 259
望色 / 262
察面 / 262
察目 / 264
察耳 / 265
察鼻 / 265
察唇齒 / 266
察舌 / 266
察身 / 268
察手足 / 268
聞聲 / 269
問(wèn)證 / 270
問(wèn)寒熱 / 270
問(wèn)頭身 / 271
問(wèn)飲食 / 273
問(wèn)二便 / 273
問(wèn)晝夜輕重 / 275
問(wèn)證見(jiàn)先后 / 275
問(wèn)七情 / 275
切脈 / 276
脈之部位 / 276
《內經(jīng)》診寸口 / 277
脈之形體 / 279
脈之行動(dòng) / 281
脈之歇止 / 283
脈配四時(shí)五臟 / 284
脈無(wú)胃氣則死 / 286
各脈主病 / 287
浮 / 288
沉 / 289
遲 / 289
數 / 290
虛 / 290
實(shí) / 291
緊 / 291
緩 / 291
長(cháng) / 292
短 / 292
大 / 292
小 / 293
芤 / 293
弦 / 293
滑 / 293
澀 / 294
微、濡、弱 / 294
散 / 294
牢 / 294
革 / 295
動(dòng) / 295
伏 / 295
結 / 295
促 / 295
代 / 295
人迎氣口 / 296
男女脈同異 / 296
胎孕脈 / 297
脈有順逆 / 297
脈證從舍 / 299
南北政辨 / 300
附:奇經(jīng)八脈診法 / 300
樂(lè )只堂診病單 / 302
卷之六·諸方上
氣 / 305
四君子湯 / 305
異功散 / 305
六君子湯 / 305
黃芪四君子湯 / 305
正氣天香散 / 305
四七湯 / 306
蘇子降氣湯 / 306
木香流氣飲 / 306
分心氣飲 / 306
補中益氣湯 / 307
……
卷之七·諸方下
痹 / 408
行氣開(kāi)痹飲 / 408
增味五痹湯 / 408
加味五痹湯 / 408
三痹湯 / 409
獨活寄生湯 / 409
黃芪益氣湯 / 409
人參益氣湯 / 409
蠲痹湯 / 409
如意通圣散 / 409
……
方后附錄 / 505
七方 / 505
十劑 / 506
服藥法則 / 506
煎藥用水歌 / 507
第二部分 《醫碥》研究
何夢(mèng)瑤生平研究 / 510
《醫碥》學(xué)術(shù)特色研究 / 516
《醫碥》研究文獻索引集成 / 525
參考文獻 / 529
Relate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