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BOOKS
上編 質(zhì)量管理體系
1 概述3
1.1 質(zhì)量管理體系簡(jiǎn)介3
1.1.1 基本概念3
1.1.2 質(zhì)量管理體系的作用3
1.1.3 質(zhì)量管理體系的特性4
1.1.4 質(zhì)量管理體系的構成4
1.2 質(zh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5
1.3 國內外現狀與進(jìn)展6
1.3.1 國外現狀與進(jìn)展6
1.3.2 國內現狀與進(jìn)展8
參考文獻12
2 監測網(wǎng)絡(luò )質(zhì)量管理體系15
2.1 需求分析15
2.2 質(zhì)量目標16
2.2.1 質(zhì)量控制目標16
2.2.2 質(zhì)量保證目標17
2.2.3 數據管理目標17
2.3 組織架構17
2.4 體系文件20
2.4.1 體系文件的編制21
2.4.2 體系文件的管理24
2.5 量值溯源體系26
2.5.1 概述26
2.5.2 參考物品的溯源28
2.5.3 參考設備的溯源28
2.5.4 監測設備的溯源29
2.6 質(zhì)量管理運行機制30
2.6.1 質(zhì)量管理運行機制設計30
2.6.2 質(zhì)量管理的業(yè)務(wù)化運行31
2.7 成效評估體系40
2.7.1 原則與思路40
2.7.2 指標選取及定義40
2.7.3 評估體系的建立42
2.8 關(guān)鍵支撐技術(shù)45
2.8.1 智能通用接口技術(shù)45
2.8.2 站房運行條件在線(xiàn)監控技術(shù)45
2.8.3 遠程在線(xiàn)校準及控制技術(shù)46
2.8.4 自動(dòng)化質(zhì)量保證技術(shù)46
2.8.5 數據傳輸與審核技術(shù)46
參考文獻46
3 監測網(wǎng)絡(luò )質(zhì)量控制程序48
3.1 概述48
3.2 一般操作程序48
3.2.1 概述48
3.2.2 日常任務(wù)48
3.2.3 每周任務(wù)49
3.2.4 每月任務(wù)49
3.2.5 半年任務(wù)50
3.2.6 維修和質(zhì)量控制計劃50
3.2.7 自動(dòng)監測站中的表格和資料50
3.3 顆粒物在線(xiàn)監測儀51
3.3.1 概述51
3.3.2 電子震蕩天平法51
3.3.3 β射線(xiàn)法53
3.4 常規氣體分析儀54
3.4.1 概述54
3.4.2 零點(diǎn)/跨度檢查54
3.4.3 多點(diǎn)校準56
3.4.4 精度檢查57
3.4.5 安裝步驟61
3.4.6 氣壓連接61
3.4.7 氣瓶和減壓閥62
3.4.8 泄漏檢查63
參考文獻75
4 監測網(wǎng)絡(luò )標準傳遞程序76
4.1 標準氣傳遞76
4.1.1 概述76
4.1.2 分析儀器設備80
4.1.3 采用稀釋法實(shí)驗和傳遞壓縮氣體標準氣82
4.2 臭氧標準傳遞94
4.2.1 概述94
4.2.2 傳遞頻率95
4.2.3 初始傳遞步驟95
4.2.4 重新傳遞步驟96
4.3 流量標準傳遞103
4.3.1 概述103
4.3.2 體積流量計的流量傳遞104
4.3.3 質(zhì)量流量計的流量傳遞104
4.3.4 質(zhì)量流量控制器的流量傳遞105
4.4 零氣發(fā)生器的確認117
4.4.1 概述117
4.4.2 儀器設備117
4.4.3 準備工作117
4.4.4 檢驗步驟117
4.4.5 計算方法及標準118
4.5 質(zhì)量、溫度、相對濕度、氣壓、直流電壓的溯源120
4.5.1 濾紙稱(chēng)重的溯源120
4.5.2 溫度計以及溫度傳感器的溯源123
4.5.3 濕度測量的溯源124
4.5.4 大氣壓的溯源124
4.5.5 直流電壓的溯源125
參考文獻133
5 系統審核與成效審核程序134
5.1 系統審核134
5.1.1 概述134
5.1.2 目的134
5.1.3 審核人員134
5.1.4 審核內容135
5.1.5 審核頻率及規劃135
5.1.6 數據審核和垂直審核136
5.1.7 糾正措施136
5.1.8 進(jìn)行系統審核的指導方針137
5.2 成效審核175
5.2.1 概述175
5.2.2 一般指引176
5.2.3 氣體分析儀的審核步驟178
5.2.4 顆粒物監測儀(振蕩天平法)的審核步驟179
5.2.5 顆粒物監測儀(β射線(xiàn)法)的審核步驟183
5.2.6 審核數據處理184
5.2.7 控制極限和警告極限187
參考文獻202
6 數據處理程序203
6.1 數據處理要求203
6.1.1 質(zhì)量要求203
6.1.2 組織和管理203
6.1.3 數據傳輸的設備與軟件204
6.2 確保數據完整性程序204
6.2.1 概述204
6.2.2 數據的定義和分類(lèi)205
6.2.3 數據采集與傳輸流程206
6.2.4 系統冗余206
6.2.5 誤差控制207
6.2.6 安全性208
6.2.7 數據和程序的備份208
6.2.8 數據庫管理系統209
6.3 數據審核209
6.3.1 概述209
6.3.2 數據審核對象210
6.3.3 數據審核的一般標準210
6.3.4 數據審核方式211
6.3.5 數據回顧程序211
6.3.6 日常數據檢查指引213
6.3.7 審核內容及程序214
參考文獻215
下編 標準操作程序
1 SO2 (脈沖熒光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19
1.1 適用范圍219
1.2 引用文獻219
1.3 方法原理219
1.4 校準條件219
1.4.1 環(huán)境條件219
1.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19
1.5 校準項目及方法220
1.5.1 零跨檢查/校準220
1.5.2 精度檢查221
1.5.3 多點(diǎn)校準222
1.6 校準周期223
1.7 校準報告223
2 NOx (化學(xué)發(fā)光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27
2.1 適用范圍227
2.2 引用文獻227
2.3 方法原理227
2.4 校準條件227
2.4.1 環(huán)境條件227
2.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27
2.5 校準項目及方法228
2.5.1 零跨檢查/校準228
2.5.2 精度檢查229
2.5.3 鉬轉換效率檢查230
2.5.4 多點(diǎn)校準231
2.6 校準周期232
2.7 校準報告232
3 O3 (紫外光度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37
3.1 適用范圍237
3.2 引用文獻237
3.3 方法原理237
3.4 校準條件237
3.4.1 環(huán)境條件237
3.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38
3.5 校準項目及方法238
3.5.1 零跨檢查/校準238
3.5.2 精度檢查239
3.5.3 多點(diǎn)校準240
3.6 校準周期241
3.7 校準報告241
4 CO (氣體濾波相關(guān)紅外吸收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45
4.1 適用范圍245
4.2 引用文獻245
4.3 方法原理245
4.4 校準條件245
4.4.1 環(huán)境條件245
4.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45
4.5 校準項目及方法246
4.5.1 零跨檢查/校準246
4.5.2 精度檢查247
4.5.3 多點(diǎn)校準248
4.6 校準周期249
4.7 校準報告249
5 動(dòng)態(tài)氣體校準儀標準操作程序253
5.1 適用范圍253
5.2 引用文獻253
5.3 方法原理253
5.4 校準條件254
5.4.1 環(huán)境條件254
5.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54
5.5 校準項目及方法254
5.5.1 質(zhì)量流量控制器的校準254
5.5.2 臭氧發(fā)生器的校準255
5.6 校準周期257
5.7 校準報告257
6 OPSIS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65
6.1 適用范圍265
6.2 引用文獻265
6.3 方法原理265
6.4 校準條件265
6.4.1 環(huán)境條件265
6.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65
6.5 質(zhì)控項目及方法266
6.5.1 OPSIS的定期檢查266
6.5.2 波長(cháng)精確度檢查267
6.5.3 參考校準268
6.5.4 多點(diǎn)校準269
6.5.5 精確度檢查270
6.5.5 資料備份271
6.5.6 氙燈更換272
6.5.7 鏡片清潔272
6.6 校準周期272
6.7 校準報告273
7 PM10/PM2.5/PM1(電子震蕩天平法)連續監測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280
7.1 適用范圍280
7.2 引用文獻280
7.3 方法原理280
7.4 校準條件281
7.4.1 環(huán)境條件281
7.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281
7.5 校準項目及方法281
7.5.1 溫度與壓力傳感器校準281
7.5.2 質(zhì)量傳感器(K0值)確認282
7.5.3 流量校準288
7.5.4 模擬量校準291
7.5.5 精度檢查297
7.6 校準周期297
7.7 校準報告297
8 PM10/PM2.5/PM1(Beta射線(xiàn)法)連續監測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02
8.1 適用范圍302
8.2 引用文獻302
8.3 方法原理302
8.4 校準條件302
8.4.1 環(huán)境條件302
8.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02
8.5 校準項目及方法303
8.5.1 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校準304
8.5.2 流量校準306
8.5.3 質(zhì)量傳感器校準307
8.5.4 精度檢查312
8.6 校準周期312
8.7 校準報告312
9 PM2.5中流量采樣器標準操作程序317
9.1 適用范圍317
9.2 引用文獻317
9.3 方法原理317
9.4 校準條件317
9.4.1 環(huán)境條件317
9.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17
9.5 校準項目及方法317
9.5.1 時(shí)間校準317
9.5.2 傳感器校零318
9.5.3 壓力校準318
9.5.4 溫度校準319
9.5.5 濕度校準319
9.5.6 泄漏檢查320
9.5.7 流量校準320
9.5.8 采樣濾膜的安裝與取出321
9.6 校準周期321
9.7 校準報告322
10 濾膜處理及稱(chēng)重標準操作程序325
10.1 適用范圍325
10.2 引用文獻325
10.3 濾膜處理及稱(chēng)重條件325
10.3.1 環(huán)境條件325
10.3.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25
10.4 濾膜處理過(guò)程及方法325
10.4.1 濾膜選擇325
10.4.2 濾膜標識325
10.4.3 濾膜恒重326
10.4.4 濾膜稱(chēng)重326
10.4.5 濾膜報廢327
10.5 記錄表格327
11 NOy (化學(xué)發(fā)光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31
11.1 適用范圍331
11.2 引用文獻331
11.3 方法原理331
11.4 校準條件332
11.4.1 環(huán)境條件332
11.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32
11.5 校準項目及方法332
11.5.1 零跨檢查/校準332
11.5.2 精度檢查333
11.5.3 多點(diǎn)校準334
11.6 校準周期335
11.7 校準報告335
12 CO2 (光學(xué)濾光相關(guān)法)氣體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39
12.1 適用范圍339
12.2 引用文獻339
12.3 方法原理339
12.4 校準條件339
12.4.1 環(huán)境條件339
12.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39
12.5 校準項目及方法340
12.5.1 零跨檢查/校準340
12.5.2 精度檢查341
12.5.3 多點(diǎn)校準341
12.6 校準周期343
12.7 校準報告343
13 有機碳/元素碳(OC/EC)在線(xiàn)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47
13.1 適用范圍347
13.2 引用文獻347
13.3 方法原理347
13.4 校準條件347
13.4.1 環(huán)境條件347
13.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47
13.5 校準項目及方法348
13.6 校準周期348
13.7 校準報告349
14 光學(xué)散射法能見(jiàn)度監測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50
14.1 適用范圍350
14.2 引用文獻350
14.3 方法原理350
14.4 校準條件350
14.4.1 環(huán)境條件350
14.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50
14.5 校準項目及方法350
14.5.1 零點(diǎn)檢查/校準350
14.5.2 跨度檢查/校準351
14.6 校準周期351
14.7 校準報告351
15 氣相色譜法(GC)甲烷/非甲烷總烴監測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53
15.1 適用范圍353
15.2 引用文獻353
15.3 方法原理353
15.4 校準條件353
15.4.1 環(huán)境條件353
15.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53
15.5 校準項目及方法354
15.5.1 零跨檢查/校準354
15.5.3 多點(diǎn)校準354
15.6 校準周期355
15.7 校準報告355
16 多角度吸收光度計(MAAP)碳黑監測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58
16.1 適用范圍358
16.2 引用文獻358
16.3 方法原理358
16.4 校準條件358
16.4.1 環(huán)境條件358
16.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58
16.5 校準項目及方法359
16.5.1 環(huán)境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校準359
16.5.2 流量傳感器校準359
16.6 校準周期360
16.6.1 環(huán)境溫度和壓力傳感器校準360
16.6.2 流量傳感器校準360
16.7 校準報告360
17 單顆粒飛行時(shí)間質(zhì)譜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62
17.1 適用范圍362
17.2 引用文獻362
17.3 方法原理362
17.4 校準條件362
17.4.1 正常工作條件362
17.4.2 真空要求362
17.4.3 電離能要求362
17.4.4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62
17.5 操作項目及方法363
17.5.1 開(kāi)機前準備工作363
17.5.2 開(kāi)機363
17.5.3 數據采集365
17.5.4 關(guān)機365
17.5.5 系統維護365
17.6 校準周期367
17.7 校準報告367
18 VOCs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70
18.1 適用范圍370
18.2 引用文獻370
18.3 方法原理370
18.4 校準條件370
18.4.1 環(huán)境條件370
18.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70
18.5 校準項目及方法370
18.5.1 調整積分窗口370
18.5.2 校準曲線(xiàn)的制作371
18.6 校準周期376
18.7 校準報告376
19 臭氧標準參考光度計(NIST SRP)標準操作程序378
19.1 適用范圍378
19.2 引用文獻378
19.3 方法原理378
19.4 校準條件378
19.4.1 環(huán)境條件378
19.4.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378
19.5 操作項目及方法379
19.5.1 SRP操作特征檢查和調整379
19.5.2 對臭氧傳遞/控制標準的校準386
19.5.3 校準結果處理389
19.6 校準周期391
19.7 校準報告392
20 TH7000冷原子熒光法氣態(tài)Hg分析儀質(zhì)控操作程序399
20.1 適用范圍399
20.2 引用文獻399
20.3 方法原理399
20.4 操作程序399
20.4.1 操作步驟399
20.4.2 軟件操作說(shuō)明399
20.5 校準條件400
20.5.1 環(huán)境條件400
20.5.2 標準器具及物品配置401
20.6 校準項目及方法401
20.6.1 零跨檢查/校準401
20.6.2 精度檢查402
20.6.3 多點(diǎn)校準402
20.7 校準周期403
20.8 校準報告404
附錄408
表目錄408
圖目錄411
Related books